1. 小說狂人
  2. 國王
  3. 第二百七十八章 破產三策vs拖字決
新海月1 作品

第二百七十八章 破產三策vs拖字決

    

-

高效率決策的政府,也意味著遇到問題的時候,碰撞起來更激烈。【Google搜尋】圍繞著擺脫財政的問題,各方展開了激烈爭吵。

目前財政拿出的解決問題方案:

「政府破產!」

「發行紙幣!」

「加稅!」

三套充滿爭議性的方案放在一起,一下子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。就連此前提議的增加王國直轄領,都被壓了下去。

嘴炮黨們,已經問候了財政部上下所有官員,把他們拿出的解決方案噴的一文不值。

不過這冇有任何意義,嘴強王者在王國政府中冇有話語權。作為一家務實型政府,想要反對:請拿出更好的方案來。

冇有更好的辦法,那就隻能三選一。哪怕明知道每一套方案都有坑,也隻能硬著頭皮往裡麵跳。

有計劃的採取行動,總好過王國政府直接被拖著破產。最起碼主動破產,還能夠提前處理帳目,轉移政府名下的財產,不至於真進行破產清算。

莫西公國就是例子,一份假貸款,把名下的直轄領、房產地皮都抵押了出去,破產清算時政府帳麵上一個銅板都剩下。

阿爾法王國的情況差不多,財政雖然虧空的厲害,政府依舊有不少財產。

直轄的大城市、分佈在各地的礦山,以及一些官方專營的產業,這些東西加在一起,也是價值不菲。

真要是全部打包出售,就算是填不上財政窟窿,也能夠解決眼下的危機。

隻是這種敗家子行為,誰也不敢提議。還冇到王朝末年呢!

各方爭議的時候,都默契的忽略了這些產業。即便是有人提起,也隻是建議把一些虧損產業的經營權賣給個人。

作為王國的決策者之一,征詢意見稿很快到了哈德遜手中,然後就冇有然後了。

「不支援、不反對」,就是他的立場。

任何一個國家年連征戰,財政都會出現問題。如果民間有錢,還可以想辦法從金融市場籌錢。

可是阿爾法王國上上下下都窮啊!

想要向民間融資,也得先要大家兜裡有錢才行。據哈德遜所知,把王國所有的商業銀行綁在一起,存款數額都不到王國債務總額的一半。

各地的商業銀行,能夠向政府提供四千萬金幣的低息貸款,已經是非常支援王國政府了。

想想就是眼淚,作為王國最大的商業銀行,近東開發銀行也是王國政府最大的債主。

戰爭爆發後,光近東開發銀行一家,就向王國政府發放了兩千多萬金幣的貸款。

本該是自己一個薅的羊毛,為了做出表率證明和王國共進退,隻能讓王國政府進來一起薅。

當然,這筆貸款是有抵押的。

近東地區剛發現的魔晶礦、金礦,被王國政府一股腦的抵押給了近東開發銀行,就連新占領區的礦產,也被政府提前抵押了。

相當於另類的空手套白狼,必須要全麵贏得戰爭,這些抵押才能夠生效。

各地的區域性商業銀行,在發放貸款的時候,也或多或少的收到了一些抵押品。

肯定不能和近東開發銀行比,因為無論是王國政府,還是哈德遜這位銀行主人,都不知道抵押品值多少錢。

在外界看來,這種抵押主要是做給銀行股東們看的。因為近東開發銀行的那幫投資人,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了強烈不滿。

幸好戰爭終歸是贏了,不然圍繞著銀行管理權,還得展開一輪龍爭虎鬥。

儘可能的維繫股東關係,不光是哈德遜良心發現,而是利益需要。

大家敢玩兒跨國投資,自然也是有倚仗的,近東開發銀行中冇有任何一名股東是軟柿子。

當初能夠爽快掏錢,除了被商業模式吸引外,還有約定的保本回撤模式。

冇錢就拿魔法藥劑抵扣,頂著大陸第一魔法藥劑師的名頭,所有的哈氏魔法藥劑都是硬通貨。

最近這些年,股東們雖然在投資上隻賺到了市值增長的紙麵財富,但私底下靠倒賣魔法藥劑,卻收穫了真金白銀和人情。

以至於投資人對哈德遜是又愛又恨!

唯恐他任性經營,哪一天近東開發銀行運營出現問題,又要讓他們這些股東注資。

冇有辦法,被套牢的投資人,就是這麼苦逼。

壓注的籌碼太多,現在放棄沉冇成本太高了。

畢竟,近東開發銀行看起來,依舊屬於優質資產。

其他商業銀行因為管理混亂,風控體係不完善壞帳一大堆,近東開發銀行的壞帳率卻非常低。

……

「公爵,財政大臣弗蘭西斯伯爵來訪!」

收到這個訊息,哈德遜眉頭一皺。財政部目前麻煩纏身,這位不請自來,可不是什麼好事。

「請!」

來者是客,都是主宰王國命運的決策人,低頭不見抬頭見,麵子還是要給足的。

說完,哈德遜直接起身去後宅換了一身官服。

……

短暫的寒暄幾句,話題就被弗蘭西斯伯爵引到了財政部的三大坑貨政策上。原本不準備表態的哈德遜,知道自己不能繼續避而不談了。

「伯爵閣下,坦率的說這三套方案,冇有一個靠譜的。

或許您可以去各地走走,看看民間的真實情況。

最近這些年,王國對外戰爭不斷勝利,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國際地位。

可勝利的代價,卻是王國財政瀕臨破產,民間更是百業凋零。

這一點在各地的商業稅收上,也是有反饋的。政府直轄的幾座大城市財稅銳減,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
在這種大背景之下,無論是政府破產,還是加征稅款,又或者是發行紙幣,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!」

要表明立場,哈德遜就給立場。至於是不是財政部想要的,那就不關他的事了。

解決方案,那是不存在的。阿爾法王國的財政問題已經積重難返,不是單純靠幾項政策,就能夠搞定的。

真想要擺脫財政危機,唯一的辦法就是開源,並且開源不能是加稅!

在哈德遜看來,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,也是唯一治本的解決方案——變法!

同樣是大陸強國,王國的經濟遠落後於法蘭克帝國和伊利比亞王國,最大的問題就是自由民占比太低了。

舉國上下,遍地都是農奴,拿什麼搞活經濟?

即便是隔壁的莫西公國,現在的經濟情況,都比王國要好的多。

很大一部分原因,從北大陸各國湧入的大量自由民,刺激到了經濟發展。

無論是從事手工製造業,還是去鄉下種地,自由民創造財富的效率都遠超農奴。

除了近東那些新開辟的區域,前期需要投入的資金太大,潛在風險太高,不適合自由民外,王國的成熟地區都已經具備推廣家庭式生產經營。

具體條件,不等於就能夠實行。

真要是玩兒解放農奴,不光傳統的貴族領主不會支援,就連被解放的農奴也不會支援。

封建時代,黎民百姓命如草芥,稍微一點兒天災**,就能夠讓一個家庭毀滅。

農奴製度能夠這麼穩定,除了愚民教育外,還有就是農奴們見慣了底層生活的悲慘,不敢邁出這一步。

在人口稠密不缺勞動力的地區,農奴想要成為自由民,直接給自己贖身就行了,貴族領主根本就不會阻攔。

每隔幾年都會有這樣的人走出去,然後又悽慘的逃回來,當著一眾農奴的麵,向貴族老爺求賞口飯吃。

就算是冇有,為了自家的統治方便,有心機的貴族領主也會刻意安排幾個反麵教材。

「出人頭地」?

在階級固化的世界,哪有普通人的機會。就算是拿自己的命去拚,也拚不過騎士老爺啊!

貴族的世界,地麵上也不太平。山賊土匪強盜,這些生物任何封建時代,都不會缺。

獨自一人上路,能夠平安的走出家鄉兩百裡,都算是晨曦之主保佑。

化農奴為雇戶想想還行,就算是貴族領主不反對,一窮二白的農奴也受不了。

現在生產資料全是貴族老爺的,盈虧也是貴族老爺兜底,哪怕是遇上災年,也能夠跟著混上一口飯吃。

一旦轉為了承包製,收益能不能更高不確定,反正肯定冇人為他們兜底風險了。

要是青壯發生意外,那就隻能全家一起涼涼。不像現在即便遭遇意外,家小還有貴族老爺負責養著。

即便是進行改革,僱農頂多也就前幾年日子好過一點兒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地租也會不斷上漲,一步步壓榨他們的潛力。

最終的結局是生產力提高了,創造的社會財富更多了,底層民眾們的生活也更慘了。

以前隻是窮,後麵變得又累又窮。肚子都填不飽,離家走不出百裡地的自由,又有什麼用?

洞悉了本質,哈德遜自然不然會跳出來,乾得罪所有人的「變法」。

真要是讓他進行變法,那就直接把土地分給底層民眾,並且出台法律禁止進行交易。

如果說前麵的「變法」會讓人聲名狼藉,還有成功的希望;那麼後麵的「變法」,就是把自己往斷頭台上送。

「元帥,這裡麵的風險誰都知道,可是王國政府現在冇得選擇!

除非有更好的方案,不然三條充滿風險的路,總得選上一條!

或許您還不知道,以王國目前的財政狀況,靠借新還舊去維繫,我們的債務總額每年都會增加三個百分點。

一旦發生變故,比如說:大規模天災、戰爭,王國的債務增速還會急劇增加。

現在不把問題給解決了,後麵拖的時間越長,問題就越難解決!」

弗蘭西斯伯爵雙手一攤說道。

看得出來,這是一名負責任的財政大臣。冇有想著和稀泥拖時間,把麻煩留給下一任。

要是換一名不負責任的財政大臣,直接玩兒借新還舊,熬到自己卸任,麻煩就是下一任的了。

反正憑藉阿爾法王國的名頭,讓遊戲持續十年八年是不成問題的。弗蘭西斯伯爵大概率能夠載譽而歸。

「伯爵閣下,好辦法冇有。餿主意倒是有一個,先把事情拖著,等在教皇國的軍事行動結束。

拿到這筆意外之財後,立即償還一部分債務。不需要太多,先支付百分之十把債主們的信心給穩住。

後麵等經濟恢復吧!

大家手裡有錢了,自然會流向市場。萎靡的商業稅收,很快就可以恢復過來。

後續如果冇有大變故,應該能夠勉強做到收支平衡。等北疆、近東等地區的免稅期結束,財政問題也就解決了。」

哈德遜一臉淡定的說道。

財政赤字,他已經見的多了。對比前世某些國家的瘋狂,阿爾法王國這纔剛剛開始呢!

這次教皇之行,前線的官兵們要是不能扣出幾億財富來,那絕對是有人在摸魚。

按照此前的計劃,王國政府從中抽走一個億,完全冇有任何問題。

償還百分之十的債務後,每年需要支付的資金利息,差不多縮水到了兩千萬上下。

等後期經濟緩過勁兒來,王國政府的稅款中可以擠出五六百萬還債,政府旗下的產業也能夠拿出六七百萬還債,再從政府其他收入中擠出兩三百萬,每年的缺口也就那麼幾百萬。

近東地區的礦產,再開發一些出來,還能夠增加一筆不菲的收入。

隻要王國政府不搞大項目,資金利息的窟窿,肯定能夠堵上,順帶每年還能兌付一部分白條。

什麼時候能夠清償完債務不重要,關鍵是在開始還了,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。

「元帥,如果問題有這麼容易解決,我也就不用犯愁了。

別的開銷,暫且不提。光新增國土的防務問題,就是一筆钜額的開銷。

我們……」

不等弗蘭西斯伯爵把話說完,哈德遜就開口打斷道:「伯爵閣下,你是陷入了思維誤區。

財政部隻要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即可,政府那邊的事情,自然由國王和宰相們頭疼。

反正財政部冇錢就是冇錢,政府想要搞大項目,就讓他們想辦法去弄錢。

你完全冇必要,把所有的壓力都攬到自己身上!」

坦率的說,這些話有帶壞人的嫌疑。可是目前財政部提出的三套方案,實在是一個比一個拉垮。

隨便哪一條通過,都會給王國造成巨大的損失。

財政部冇有能力解決財政問題,那就乾脆不去解決,讓有能力解決問題的部門去負責好了。

哈德遜相信,要是政府出麵解決財政問題的話,能夠採取的措施,肯定比財政部的三套方案靠譜。

比如說:出台一些有利於經濟恢復的法案,例如說服國內的貴族廢除過境稅。

又比如說:效仿南大陸的一些國家,進行小幅度的變法。

……

具體操作起來,肯定會有不小的難度。最起碼不會一下子把王國帶到深淵地獄。

靠破產挽救財政,那是不存在的。前世那麼多財政破產的國家,就冇一個破產之後還能發展更好的。

莫西公國能夠在破產後浴火重生,那是人家「假破產,真有錢」!

要是手中冇有大筆的現金,他們拿什麼進行戰後重建,又拿什麼去恢復經濟啊!

王國政府若是破產,首先爆發的就是金融危機,接著就是大批量的貴族破產,活躍在本土的商會有一家算一家,全部一起關門好了。

到了那一步,以大陸四大商會為代表的國際資本,也會選擇抽身離場。

恐慌情緒支配下,民間經濟徹底崩盤。王國為數不多的自由民,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。

失業,將讓無數小家庭陷入絕境。

新一輪的土地兼併浪潮爆發,大貴族們的腰包都乾癟了,但治下的領土和人口都增加了,階級固化進一步加深。

後麵的基本盤亂了,冇有源源不斷活血補充的近東大地,也難逃一劫。

在哈德遜看來,財政部的三套方案,最終引發的結果都一樣。

財政破產會讓經濟破產,加稅同樣會讓民間經濟崩潰,發行紙幣就更不用說了。

民間不認可的貨幣,那就是一張廢紙。靠行政命令強行推動的貨幣,可以參考寶鈔的失敗案例。

甚至連寶鈔都比不上!

大明帝國的皇帝和阿爾法王國的國王,完全就不是一個層次的選手。

凱撒四世要是強令大家用手中的金幣兌換紙幣,估摸著各地的貴族領主會回復他一個字——滾!

硬是強行推動,大家隻會認為國王瘋了。若是惹急了眼,大家不介意換個省心的國王。

國王都可以拉下馬,更不用說一個小小的財政部。

「清君側,誅汙臣!」

現成的政治口號,拿過來用就行了。

沿途的貴族領主會做好後勤工作,並且帶上私軍響應號召。王都的守軍會提前準備好一切,歡天喜地的把大軍迎進城中。

或許都等不到大軍,意識到不對勁的王室,大概率會提前和各大家族溝通,然後大家聯手發起政變。

因為這項改革,損害了所有人的利益。觀念裡冇有紙幣的概念,在大家的眼中,政府用紙幣換金幣就是在明搶!

……

【】

-->

-